刘道玉,男,1933年出生,湖北省枣阳人,我国著名的教育家、化学家、社会活动家。1953年考取武汉大学化学系,1962年毕业留校任教。1962年被派往苏联攻读有机氟专业。1963年从苏联回国,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。回国后,曾先后担任武汉大学副教务长、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、武汉大学副校长等职务。1977年调任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司长,直接筹划和参与了恢复全国统一高考的会议,为高等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1981年起担任武汉大学校长,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校长。在任校长期间,刘道玉先生锐意改革,大胆创新,营造了独立、民主、自由的校园文化;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,率先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:学分制、主辅修制、转学制、插班生制、导师制、贷学金制、学术假制等等, 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。其改革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。当时的武大被称为“高校改革中的深圳”,刘先生百余万字的也被誉为“武大的蔡元培”。
1988年卸任后,刘先生仍痴情于教育,用手中的笔为教育改革而呐喊。历时近25年,出版百万余字的“创造教育书系”,积极推动创造教育的普及和实施;出版《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》《心印》《大学名片》《创新改变命运》《高校之殇》《拓荒与呐喊:一个大学校长的教改历程》 《中国教育反思录》《珞珈野火集》《大学的名片》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论》《论爱的教育》《其命维新⸺刘道玉口述史》《珞珈子规啼》《教育改革论说集》等著作;在学术刊物、报纸等媒体上发表了大量有关教育理想和教育改革实践的文章。